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李禹洪、记者王盛泉报道:“有水啦!终于有水啦!这下不用担心没水灌溉了,粮食可算保住了。”经过3天的挖渠设泵引水,近日,信丰县铁石口镇极富村种植户郭小明望着水管中汩汩流出的河水,脸上满是喜悦。几天前,因为连日来滴雨未下,他的300亩农田已干涸开裂。了解情况后,该镇立即联系施工队重新铺设改善抽水管道,引来水库的水灌溉农田,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及时赶早进行防旱抗旱工作调度
近日,因持续晴热高温导致铁石口镇山塘、水库、河流水位急剧下降,立秋过后依然少雨,禾苗喊渴,抗旱令急。铁石口镇压紧压实责任,深入一线指导,积极研讨防旱抗旱措施,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种养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抗旱技术服务,确保科学用水;加强旱情监测,启动应急机制,全面开展山塘、水库、河道的清淤、疏浚、扫障等工作,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强化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细化抗旱方案,科学调配资源,精准施策统筹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科学保水调水管水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打好抗旱保秋“组合拳”,全力满足群众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和农业增收增效。
利用挖机开渠引水补短板
“现在正是水稻的拔节孕穗期,全镇有1500多亩水稻出现土壤干裂,这十几天来都在组织力量铺设水管引水,确保不影响秋粮收成。”8月24日,铁石口镇极富村党支部书记夏金荣看着一股股河水涌进水稻田里,放心地说道。为了缓解旱情,连日来,镇里的消防车、村民的抽水车,再加上村集体新购买的几台抽水机同时上阵,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引水保灌。
铺设管道保障农田供水
据了解,为积极应对旱情,铁石口镇及时成立水利设施维修小组,从7月份起对现有机井、水泵等设施进行维修,修复和新建水陂2座,清理和修复水渠8条1200米,竣工建成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3000米水渠,对新建机井及时协调供电保障,确保水利设施正常使用,满足群众灌溉需求;同时强化安全饮水管理,实行错峰用水,定期维护输水管网,保障供水安全。据悉,通过维修队的维修、协调,该镇新建的机井保障了全镇1900亩农田得到充足灌溉。
督促指导安装水泵
同时,该镇17个村(社区)均组建有抗旱志愿服务队,积极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抗旱引水保丰收行”行动,开展农技、灌溉服务,他们顶着烈日骄阳在田间地头忙着清水渠、装水泵、接水管,把河水送到受旱田,缓解了农田灌溉用水,为打好抗旱攻坚战、确保秋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汩汩河水通过管道汇入农田水渠
“抗旱保丰关乎国计民生,一点都不能放松。”铁石口镇党委书记邹富建说,“当前正是确保秋粮丰收的关键时期,铁石口镇将增强‘一滴水就是一粒粮’的意识,组织动员一切力量充实抗旱最困难、防虫最紧迫、群众最需要的一线,立足抗大旱、抗久旱,切实增强抗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调度水源,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灌溉后发电,局部利益服从全局”的原则,科学制定抗旱措施,保障饮水安全,同时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严防旱涝急转,坚决打赢抗旱保秋硬仗,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