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裘莎莎报道:9月26日,“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赣州专场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赣州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65位、前进43位。赣州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时期。先后获评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114.3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十年来,赣州打赢脱贫攻坚战,114.3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102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九年领跑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提前三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赣南老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正满怀信心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千亿产业集群达到4个 营收过百亿元企业从零增至5家
十年来,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等“1+5+N”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千亿产业集群达到4个,营收过百亿元企业从零增至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781家增至2478家,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落户赣州,填补了江西无国家级大院大所和央企总部的空白。赣南脐橙品牌价值稳居水果类区域品牌全国榜首,蔬菜产业成为新的富民产业。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赣州优势特色产业加速壮大,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十年来,赣州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均翻了一番,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动车、高铁、国际航班先后开通,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客车、通动力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赣南广大乡村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
赣州国际陆港班列覆盖中亚五国及欧洲20多个国家
十年来,赣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先行先试步伐,开展省级以上试点示范200余项,有效破除了一批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对标大湾区优化营商环境,打响“干就赣好”品牌。深赣对口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赣州国际陆港班列覆盖中亚五国及欧洲20多个国家,吉利科技、格力电器、富士康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赣州正加速成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十年来,赣州系统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考断面水质全部优良,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领先。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完成两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全面完成,水土保持“赣南模式”在全国推广。赣州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获评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