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赣州具有天然优势、独特条件,是全市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青年干部要抢抓机遇、感恩奋进,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树立“湾区”思维,在对接融入大湾区中打头阵、站前列、当先锋,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树立“湾区”思维,要争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思想是总开关、总闸门,思想“融湾”是对接融入的关键第一步。要牢固树立“凡是大湾区能做到的,我们都要做到”的理念标准,发挥事在人为、关键在我的主观能动性,坚决打破惯性思维、思维定式、路径依赖,打破因循守旧、封闭狭隘、畏首畏尾和等靠要看的思想,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敢闯敢干和创先争优的意识,以湾区思维、特区干劲,努力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思路方法等方面勇于改革、大胆实践、探索新路。
树立“湾区”思维,要争做对接交流的排头兵。对标先进方能鼓“气”奋进。要把湾区先进做法作为学习的标杆和榜样,经常深入湾区汇报对接、考察交流、联谊交友,推进老区干部到湾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异地培训,深入开展“融湾”大调研,把湾区所见、所闻、所学带回来。围绕全方位、多领域、宽层次对标湾区,看优知劣、看长知短,在对标学习中把短板补齐、把差距缩小,争取进位赶超。充分发挥赣州红色、古色、绿色等资源丰富的特色优势,讲好“赣州故事”,主动向大湾区对接宣传推介,让更多湾区客人、知名人士、高端人才了解赣州、投资赣州、带动人才资源集聚赣州、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发挥统战、共青团等作用,加强与大湾区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团体密切联系,推进青年团体交流合作、青年人才深度交流、青年发展成果共享。
树立“湾区”思维,要争做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融入湾区,干字当头。要提升“融湾”的本领,学好用好数字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主动寻求湾区合作、对接湾区市场、承接湾区产业、引进湾区项目、接受湾区辐射,以“湾区之石”成就“老区之玉”。要善于运用市场理念、法治思维和创新思维,盘活信息、资源、人才、资金等发展要素,推动市各领域深化改革、寻求突破。积极宣传落实“留赣干”工作,引导推动市属和驻市高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创业,帮助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青年就业创业环境。带头帮扶、服务企业,践行亲清政商关系,助力“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高频事项“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与大湾区规划无缝衔接、政策同频共振、规则全面接轨,打造比肩大湾区的营商环境。
树立“湾区”思维,要争做一等作风的践行者。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响亮口号,体现了特区干事创业的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青年干部要认清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立足全省、全国、全球视野谋划推进赣州发展,找准差距,比学赶超、争先进位,以冲锋在前、吃苦在先、踔厉奋发的姿态,全面提速融湾步伐。落实“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要求,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硬骨头,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到位,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 (赣州市第24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赣州市委统战部研究室(法规工作科)主任(科长) 、叶腾芳)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