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赣州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萍乡 新余 鹰潭 赣州 宜春 上饶 吉安 抚州
   县市区共青城 | 进贤 | 吉水 | 南康 | 永修 | 南昌县 | 万载 | 安义 | 新建 | 永新
辅导孩子作业时,父母如何做到情绪稳定?
2023-11-10 15:00:52    来源:大江网
编辑:王盛泉    作者:汪伶俐
字体:   | 赣州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18507970533
赣州新闻热线:18507970533 网上曝料QQ:1342680324 站长:王盛泉(13803589582 )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都是悄无声息的,我看未必,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一些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心塞的家长。“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已经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当下很多父母辅导孩子的真实写照,辅导孩子作业被气到抓狂,甚至对孩子大喊大叫、情绪失控、血压飙升、被气到脑出血,甚至晕倒住院的新闻屡见不鲜。不少家长表示已经患上了“恐辅症”,让我们来深度剖析家长们情绪背后的心理秘密,教你如何控制情绪。

  一、原本应该成熟坚强的父母为什么辅导功课就变得如此脆弱?

  1、主观情绪压倒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写作业变成尖锐的家庭矛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对竞争压力过于焦虑。来自现实的压力和对未来的恐慌,让家长容易在那一瞬间爆发,忽视了孩子学习成长中的客观规律——花开有期绽放有时,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快有慢,擅长领域也各个不同。家长认为简单的事情,孩子接受起来未必简单。

  2、越俎代庖破坏了边界感

  有的家长会说:“如果你不是我的孩子,我才不会跟你起急呢!”但即使对面对自己的孩子,也没必要一直“起急”。为什么对自己最亲的人,却暴露自己最坏的脾气?是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不礼貌说话、不尊重?这就是缺乏适当的边界感。这类父母也缺乏对孩子的理解力和共情力,只是试图控制孩子的一切。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在预期之内,就发火,甚至哭哭啼啼,试图引发孩子的羞愧和内疚,其实就是用暴躁蛮横来掩盖自己的无能。

  3、短期要求遮盖了长远目标

  辅导作业时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实际上有着不稳定的自我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也很难接受他人的情绪变化。例如孩子有一点挫折,就会引发家长的焦虑,触发家长的失败恐慌,然后把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现在就跟不上,以后怎么办啊?说多少遍都记不住,还是不是亲生的啊?”这类父母缺乏长期的眼光,没有看到世界的多样化,不能将短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二、辅导孩子写作业怎样控制情绪?

  1、改变认知,即可改变情绪。

  父母也是人,当然会有情绪,但作为成年人,我们要意识到:真正决定我们情绪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辅导作业时,一道题给孩子讲了几遍,孩子还是不会,如果我们认为是孩子笨、不努力或学习态度不好,甚至有意跟我们作对,就很容易生气。但如果能意识到可能是我们自己讲得不够明白,超出孩子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或缺少耐心,过于情绪化导致孩子太紧张,无法专注,就不会生孩子的气,而是把关注点放在提升自我上。

  2、理解事实

  父母要理解孩子对事物的了解和记忆的能力,都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所以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我们这样有精准的认识和学习能力。所以辅导孩子作业,父母的心放宽点,不要太执着。孩子能懂就懂,不能懂就多点耐心等等孩子。

  3、关系先于教育

  关系先于教育,没有生命强有力的连接,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就没有影响力,没有教育;关系大于教育,自己首先是父母,不是老师。父母在孩子做作业方面花费的心思太多,让孩子觉得时刻有个监工在旁边。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受到了监视,倒不如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后在集中给他检查,指导错题。这样也就不会有辅导孩子的情绪控制不住的表现了。

  4、改变关注点和重点

  在孩子的学习上,父母要关注的是那些影响孩子学习的底层品质和能力,如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绪能力、意志品质等。有了这些品质和能力,好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自然的结果,而不是我们辅导孩子的目的。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重点不该放在辅导孩子作业上,而是在人格、价值观、性情习惯和行为准则的传递和培养方面。一方面,我们不一定具备辅导孩子作业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沟通技巧。另一方面,亲子关系中的辈分等级很容易导致父母居高临下、情绪化,缺乏耐心,最终导致辅导作业成为伤害自己和孩子亲子关系的“杀手”。

  5、辅导前做好心理准备

  既然家长都知道辅导作业会生气,那么就相当于有心理准备了,这时候,就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别每天都犯同样的错误。这时候还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的孩子,避免情绪失控,我们对最亲近的人,总是会有最少的耐心,有的时候同样的情况,我们可能会和自己的亲人发脾气,但是却不会和外人发火,可以用这样的心理暗示,来辅导孩子学习。

  共勉:养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是一个需要倾注大量耐心的过程,过度焦虑、太多催促,只会扰乱孩子成长的节奏,智慧的父母,都应该拥有敢“慢”下来的勇气。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点击排行
莲花发展集团
中国人保

稿件请投:1342680324@qq.com

中国江西网赣州分站新闻热线

主编:王盛泉 13803589582
手机:18507970533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微信爆料:13803589582

中国江西网赣州分站【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