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咳嗽、咽痛……随着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的到来,不少人反映自己或孩子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根据市疾控中心监测显示:近期赣州市流感活动水平明显上升。冬季高发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该如何预防呢?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与通常所说的感冒不同,它特指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手触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接触口鼻也可引起感染。人群普遍对流感病毒易感,大多数为自限性。部分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甚至死亡,这部分人群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包括:65岁以上的老人、5岁以下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孕产妇以及具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等。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勤洗手并注意正确洗手。平时不要用脏手触摸眼、鼻或口。
2.掩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应及时扔到垃圾桶内,及时洗手。
3.少聚集。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
4.常通风。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增强免疫力。增强体质与膳食平衡。保持科学饮食起居,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6.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可被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杀灭。儿童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表现,应高度警惕,尽快就医。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2.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
3.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4.室内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
5.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提高抵抗力;
6.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做好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幼儿,以2—6岁为高峰,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春、冬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了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被感染。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有90%发病率,俗称“见面传”。
预防措施:
1.发现患儿,必须隔离,隔离时间从发病、出疱疹到全部结痂并完全干燥脱痂。
2.注意个人卫生及居室通风。及时修剪幼儿的指甲,保持手的清洁。
3.患儿的卧室、被褥衣服、用具、玩具等可采用紫外线照射、通风、暴晒和煮沸等措施进行消毒。
4.平时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幼儿体质,适时增减衣服。
5.水痘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游乐场、电影院等,避免交叉感染。
6.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建议年满四周岁的幼儿接种第二针次水痘疫苗。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感染后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表现为症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与患儿的年龄、基础疾病、环境暴露因素及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有关。发现后应及时就医。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会通过飞沫和接触被病菌感染的物体传播给其他人员。因此,患儿的陪护人员常常同时被感染。一般情况下,成人感染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会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往往起病突然。当病毒繁殖迅速,继发病毒性肺炎时,可以在3至5天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等呼吸道感染表现。
预防措施:
1.家长们在接触患儿前后用肥皂或消毒液清洗双手。
2.避免让孩子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如果负责看护的家长有感冒症状,咳嗽或打喷嚏时需用手肘掩盖口鼻处,或在家中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并且清洗孩子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擦洗门把手、玩具、水杯餐具等。
3.远离烟草环境,暴露于二手烟的婴儿有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4.秋冬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避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减少交叉感染,如商场、超市、室内游乐场等。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