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赣南采茶戏乐队打击乐(司鼓)人才培养研修班,八月在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办。招生简章中指出:随着老一辈采茶戏打击乐老师和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断减少,使赣南采茶戏打击乐的传授和学习面临脱节,已经成为制约赣南采茶戏传承发展的关键和薄弱环节。毋庸讳言,戏曲音乐人才的流失和后继无人凸显出难于持续的薄弱窘境。乐队打击音乐人才培训研修项目的启动,犹如“翻秋”结硕果,重振锣鼓声。
“江西风景独好”而赣南民间音乐代表江西音乐,它与江浙民间音乐齐名汇成华夏之声,成为江南最美的声音闻名遐迩广为流传。赣南地方采茶戏高度综合赣南音乐元素成为江西两大剧种之一。面对多色彩的艺术样式出现,赣南采茶戏在困境中努力探索付出了艰辛的拼搏,《山歌情》《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一个人的长征》发出了赣南戏曲人的强音。然而,强音之中是否是强身?剧目不能够具有保留价值而得不到流传,剧种则是得不到可持续发展。
意识到戏曲生命的精魄所在的打击音乐被丢失,乐队建制的民族器乐和打击器乐被取消,戏曲音乐已经出现跛脚的现状,使得赣南地方采茶戏处在一个时代的“十字路口”,它是有纠结也有困惑。资助项目精准抢救性首次举办赣南采茶戏乐队打击乐(司鼓)人才培养研修班,如同春雨润土生机勃勃。来自赣南戏曲音乐专业的后起之秀,和临及粤北同属剧种的音乐人才学员们,研修期间开展了多课目修研和实践体验。聆听了省内外和赣南老艺术家们的专题演讲,他们多角度地诠释戏曲音乐的源起与辉煌,明晰了什么是传承与发扬。学员们学习认真求知欲强反响声高在实践体验课中刻苦研习,他们基本认识到戏曲文化要有坚守与自信,必须回首看历史追根溯源,展望思未来要守正创新。明白了守正不是故步自封,创新是固土培元。研修课目达到了项目预计目的效果:“赣南采茶戏打击乐(司鼓)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加强赣南采茶戏打击乐人才培养,为赣南采茶戏打击乐人才搭建一个高水平、高规格的专业交流和学习平台,提高赣南采茶戏打击乐人才的专业水准、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研修班是提出问题看清危机,研讨问题认清方向,找到目标守正创新。
剧种的振兴人是第一因素,解决危机既要始于足下,更是要看到任重而道远。研究的目标朝着戏曲音乐民族化,声腔调式多元程式化,表演行当完整技能化,为本剧种表演体系化而努力。赣南地方采茶戏的扩展提升,亟待自己剧种的剧作家,戏曲音乐作曲家,本剧种的表演艺术家。戏曲本体的写意,程式,以演员为中心的创作体系,是戏曲表演艺术不可动摇的立足根基。赣南地方采茶戏有自己的曲联体,也应该有板腔体,更有戏曲音乐、表演艺术的共享意识,这才能够壮大自己的剧种。戏曲长河潮起潮落,落霞与朝阳循环,戏曲人代代相传,新人众彩星驰。秋桂熏风香四溢,八月锣鼓鸣金声。(涂少昆)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