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谢明辉、林燕报道:近年来,赣县区围绕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创优”主线,在赣深合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湾区+老区四个一”发展模式,努力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为建设该区开放型经济提供技术技能及人才支撑。
制定“老区+湾区”合作办学的一揽子协议。2021年以来,赣县中专与深圳技师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双方按照“五个共同原则”(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专业课教学大纲、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参与学生评价)全过程协同育人,助力赣县中等专业学校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等奖;2023年,该校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教学团队作品《“数字慧农”宣传片设计与制作》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二等奖,美术教学团队作品《地方美术鉴赏》荣获中职公共课程组三等奖;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团队作品《时代导航生涯筑梦 认识自我健康成长》荣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探索“老区+湾区”融合教学的一系列实践。教学实现“双融入”,构建“产赛教”深度融合的技能训练体系。赣县中专邀请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职业院校共同组建职教发展联盟,引进优质职业院校对口帮扶,落实教师定期到“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实践的规定,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特别是2023年以来,赣深两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实施红色文化教育“6+1”育人模式,助力该校研究成果《基于客家文化传承的“四课三阶,三融三进”文化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评2023年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建立“老区+湾区”中高职融通的一贯制通道。近两年以来,赣县中等专业学校共有14名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录取至深圳技师学院,20多名学生先后到深圳技师学院跟岗学习。两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为该区中职学生建设了一条特色化、专业化职业培训平台和移动客户端,开辟了一条中高职融通的升学通道,让红土地上的中职学校提供更高的平台、更好的条件培养更多“赣县工匠”。
探索“老区+湾区”实习实训的一体化平台。近年来,赣县中专派出20多名教学实训人员赴“粤港澳大湾区”职业学校学习考察、培训进修和能力提升,与深圳中德智造学院签订学生研学、实训协议,两校合作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创建职业技能大赛基地,建设一条“老区+湾区”实训途径,有力推动该区中职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