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崔开旺报道:“患者要立即止血,否则血凝块堵塞气管危及生命。”“可以先硬镜下填塞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再进行DSA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止血。”“立即联系麻醉科、气管镜室、介入室,准备手术。”
在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场又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急救行动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开展着。然而,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不过是这个科室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小小缩影罢了。在这里,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深知自己肩负着守护患者一呼一吸的重任,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不断探索和前行。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6年,历经10余年发展,成为以呼吸介入、尘肺病与间质性肺病、呼吸慢病管理、肺部肿瘤为专科特色的医防融合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开设病区三个,床位数140张,RICU病床6张,有医师20人,护理人员42人。其中主任医(护)师3人,副主任医(护)师5人、主治医师11人、住院医师3人、康复师3人、呼吸治疗师3人;其中博、硕士(含在读)10人。获得江西省卫生健康委“表现突出的医师团队”、江西省总工会“五一巾帼标兵岗”、“江西省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赣州市优秀质控中心等荣誉。
以学科建设为基,绘亚专科蓝图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终将学科建设视为科室发展的核心基石,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和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的帮扶下,结合医院和学科定位,布局亚专科规范化建设,形成了“三个中心、三个方向”发展战略,实现亚专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蝶变。
呼吸血管介入是呼吸科发展的前沿方向,是介入领域最具价值新赛道。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紧跟学科前沿趋势,自2024年与血管介入团队深入融合并成功组建专业化肺血管介入亚专业团队后,呼吸介入业务同比增长30%,手术量更是大幅攀升,同比增长52%。团队新开展右心导管置入术、输液港植入术等多项3-4级手术,完善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肺血管疾病的诊治流程,为患者带来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更多的希望。
呼吸慢病是呼吸科最常见的疾病,为患者带来极大不便与痛楚。科室针对患者的困境,积极探索呼吸慢病防治之路,成立江西省首家咳喘管理中心。通过“健康管理师”“呼吸康复”“智慧医疗”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健康管理师负责院前早筛义诊、院中康复药物指导、院后随访管理;创新开展了“院前健康宣教-院内呼吸康复、重症康复-院后居家康复”呼吸康复全链式管理模式;智慧医疗上线涵盖“呼吸治疗-呼吸康复-随访管理-院前诊疗”的6个智慧化系统。经建设,使医院呼吸慢病医疗指标明显优化,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下降、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更是成为三级样板医院。
求新求精,高难度技术不断突破
肺部疾病不乏疑难杂症,面对此类患者,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总是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改进现有技术或引进新技术,力求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患者胸部CT增强提示肿块合并肺不张。常规CT引导下肺穿刺可以确定是否到达目标穿刺部位,但不能很好区分肿块与肺不张;超声引导下肺穿刺可清楚鉴别肿块和肺不张区域,但肿块位置较深,不易确定是否到达目标位置。若同时采用两种技术,可以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了肺穿刺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了双重保障。”于是该院呼吸介入团队联合功能科创造性开展了“超声造影+CT双引导下杂交肺穿刺活检术”,助力肺小结节的精准诊断。
这样的例子不胜其数,科室仅去年就开展新技术18项,其中填补省内空白3项,市内空白5项,三四级手术8项。2023年医院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例数居于“赣州市首位,江西省第二名”,科室的CMI值达1.56,位居赣州市呼吸内科前列。
聚焦职业卫生,守护职业健康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作为赣州市职业病医院、赣州市尘肺病质控中心、江西省职业病哨点医院,每年肩负着大量尘肺病患者临床救治及数据收集工作。科室开展的“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病”技术及相关成果,曾被鉴定为“省内先进,市内领先”。时至今日,该技术已造福5000余例患者,成功率达100%。
该院还积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每年踊跃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深入矿企和尘肺高发地区免费义诊和科普宣传。考虑到部分尘肺病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医院主动联系“大爱清尘”及中国应急人员关爱与矿山尘肺防治基金会等有关救助基金会取得联系,为尘肺病患者赠医赠药,帮助40余名尘肺病患者获得50余万资金救助。今年,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凭借职业卫生防治所取得成绩,赢得了各方高度赞誉,顺利当选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职业健康与康复医疗分会副主委单位。
科研深耕求突破,教学相长书华章
“刘老师的理论深厚、技术规范,对我们进修学员有系统的呼吸康复教学体系,讲解详实,使我收获满满。”一名县级医院前来进修的学员说道。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作为市级呼吸康复委员会和市呼吸内镜学分会主委单位,相关技术处市内领先地位,学员不仅有来自赣南十八县(市、区),还有来自抚州、吉安、长沙、武汉、泉州等省内外地区,年均接受进修人员20余人次。此外,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是赣南医科大学和赣州职业卫生学院的教学工作,为培养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在科研之路上,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深耕不辍,致力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近年来,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聚焦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业病、呼吸慢病等研究领域,不断挖掘医学奥秘,多元化地产出成果。不仅有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26项、SCI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20余分)和核心论文8篇,更有GCP项目3个、国家专利2个、论著2部、参与专家共识1项等成果,为推动医学进步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终坚持“团结协作,精益求精,医患携手,共同呼吸”的科室宗旨,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团队建设,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向着打造区域内一流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稳步迈进。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