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十四五”!上犹用科技创新点燃工业发展引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全会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也是产业链发展的灵魂所在。近年来,上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和赣州市委、市政府“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的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实现了以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高质、高速、绿色发展。
10月29日9时23分,一列“正统蓄电池号”品牌高铁专列从南昌西站正式发车。随着列车缓缓驶出站台开往宁波方向,这标志着上犹企业——江西和润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搭载着象征“中国速度”的高铁进一步把品牌影响力传递向千家万户。
“我们敢于走出去,通过高铁让更多大众了解我们的产品,主要是我们的产品质量好,在铅酸蓄电池领域不断创新,一直在行业内领先。”该公司董事长熊建文表示。
“犹江工匠”李昌镞,江西南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05年举家来到上犹后,他一直致力于高倍率长寿命铅酸蓄电池的研发。十五年来,李昌镞带领公司技术团队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技术革新成果。
“2014年开始小批量生产,2017年我们的新型蓄电池壳获得国家专利,2018年成功给阿里巴巴供一个批次,2019年成为公司的主打系列产品。”李昌镞介绍说,2019年,他和公司团队经过3次技术攻坚,顺利通过了全球第六大设备制造商的产品验收,主推产品12V200Ah硅酸盐电池已成功在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公交车上试运行,验收全部通过,为企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找准工业发展切入点,以“绿色赶超”为抓手,主动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犹吹响“主攻工业”行动的冲锋号。
来到青山环绕的上犹县工业园,这里看不到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只有以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为首位,精密模具及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为主导的生态工业集群。工人们在车间内有序生产,一辆辆货车正在装箱出货,一派热火朝天……
图为元源新材玻纤首位产业展示厅。
元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上犹县玻纤复材产业的龙头企业,走进生产车间,只见机械轰鸣,捻纱机高速运转。受疫情影响,玻纤拉丝产品外贸出货曾一度停滞,出货占比由之前30%的降至5%以下。
“相关部门积极帮助我们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拓展国内市场,企业效益稳步回升。今年,我们又增加投资2500万元,新增12台炉台,产能每月达到4200吨,可实现年产能50000吨的计划。”该公司品质保证部经理李林雁介绍说,通过创新驱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开发生产无碱加捻纱产品,产能提升了10%。如今,订单纷至沓来、企业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2%。
元源新材扩产扩能、加速发展,带动元丰复材、穗联新材等近10家首位产业企业实施改造升级、复产复能。通过首位产业链项目的实施,扩大增量,上犹县首位产业企业已由2015年的43家增至116家,产业集中度由18%提高至45%。目前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链产品已超过百种,实现了从丝、纱、布等初级产品向增强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等终级产品迈进。
握指成拳谋创新。上犹以产业链企业为依托,加强与清华大学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与赣南技师学院的操作型人才的培训交流,通过人才、技术的支撑,推进实施智能机械手、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等高端智能装备的设计制造,促成赣南首个数控加工中心整机项目落地;促成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纳米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校企、企企间的技术合作,合力攻克行业关键技术,组建龙泰新材等多家院企联合实验室,设立“创客中心”示范点和省级“海智工作站”,高大生物科技项目(系国家863星火计划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
创新之火,渐成燎原之势。通过创新推动,上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家猛增至4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38.4%,占比排名均稳居全市前列;专精特新企业从0增长至8家,森泰竹木、东进稀土等多家企业参与国家40余项行业标准制定,行业小巨人、瞪羚羊企业更是实现历史零的突破等;2019年,上犹全年专利授权量672件,增长28.5%,其中新增发明专利6个,超过历年总和。
创新势能,撬动产业未来。一场由内向外的全新“蝶变”,激励着这座原本只有“绿水青山”的生态县赶超发展,工业的引擎正在上犹燃起。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