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刘经从报道:少年强则中国强。教学不再局限于一方教室,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积极担当育人重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赣州原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兴泉,把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加速下一代青少年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视为自己肩上的责任。创建公司五年来,先后为赣州市110余所中小学校的校园文化添砖加瓦,受到教育业内的点赞。
以“芹”为媒,展现百年老校
信丰第一小学,始建于1860年,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一所学校。为了挖掘该校“勤”文化,助推全校近3000名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校方邀请,曾兴泉带领公司一班人深入该校,通过对该校一百多年历史的挖掘、提炼出其历史文化精髓,他们根据该校的“勤”文化,在校园内设计部署为“勤学苑、耕读园、采芹赋、勤奋石、思源堂、明志轩、采芹门、乐学堂”等采芹八景。采芹文化的建设是采芹精神的外显,是师生价值观的“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也是全校师生对学校理念由外及内再到由内到外的认同过程,在外在的采芹文化观照下,师生行为得到规范,师生精神得以升华,学校办学品质得到提升,学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小学。收到了传承百年老校历史文化,激励教育后代励志的效果。
以“石”为媒,挖掘学校特色
赣州市武陵小学,原是一家农村村小,学生只有200余人,占地面积仅有1000平方米。2017年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投资2.1亿元新建了新校区,容纳学生1350人,并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新建之初,校园文化还是一片空白,原乡文化传媒公司接受任务后,以“石”为题,本着既能体现“让每一颗石子都闪光”的办学理念,又能体现武陵小学特色,将该校的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设立“石园石语”广播站、“彩石”书吧、“石画石说”艺术交流厅、“语石阁”英语交流厅、“创石坊”科技交流厅等;组建了“街丁舞社团、绳彩飞扬社团”,经过认真打造该校园文化,充分体现出了该校“石全石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范,受到全校师生的称赞。
以“花”为媒,激励多元教学
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千秋智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赣州市潭口初级中学创办于1957年,地处“全国文明镇”的潭口镇,2018年9月更名为“赣州市潭口中学”。在校学生4000余人,其中高中2300余人。为了体现该校以“百花园”文化为校园文化的主题内涵,坚持走音体美书法传媒特色教育发展之路。曾兴泉将该校园文化硬件环境创设为“国学之花”、“思想之花”、“革命之花”、“教育之花”、“体艺之花”、“生态之花”等六朵金花。即通过创意设计制作成校园文化墙,承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元教学的鲜明办学特色。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曾兴泉与公司一班人表示,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一定要将原乡文化传媒打造成为一家善于吸收国内外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经验,专业服务学校及企事业单位文化品牌策划与施工的优秀文化企业,为社会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