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振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张才宝的心中有一个“教育梦”,他情系教育,尤其重视乡村教育振兴。2021年教师节前夕,张才宝首次来到黄冠小学慰问人民教师,却看到让他至今难忘酸涩的一幕。
小小的教师办公室,旁边搭了两条长板凳当床,休息和办公扎在一堆。教师没有办公电脑,教室更没有,张才宝看着一张张紧绷的小脸,撑了下旁边的课桌,摇摇欲坠。回去后,张才宝始终忘不了学校看到的一幕幕,辗转反侧。他下决心一定要为孩子们做些事情。
张才宝将黄冠小学的情况反馈回赣州市直机关工委,争取了一笔资金,给学校老师换了新床,安装了新电脑。随后,他多方奔走联系爱心企业,争取了江西省茅台酱香酒经销商联谊会、江西钦成酒业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捐赠黄冠小学价值7万余元物资,全校师生用上了全新的桌椅。每年协调福彩中心为村里困难学子发放助学金,鼓励他们发奋学习。
经过一系列的帮扶,黄冠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生风貌焕然一新。张才宝习惯吃完晚饭散散步,因为村委与小学很近,他时常会散到那边,一来二去与学校的老师关系更近。“有次散步,一位老师和我说,今年学校从镇中心小学回来了好几个学生。”张才宝笑着说,学校条件更好了,老师愿意留下来,家长也愿意让学生留下来,这些都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努力的成果。
张才宝喜欢闲暇时在村里走走,看着村民和学生对他扬起明媚的笑容,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我很开心,我觉得我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张才宝说。此外,他在驻村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江西省委党校的研究生学习,他的毕业论文《乡村振兴背景下“志智双扶”问题研究》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他在论文中提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继续在教育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志智双扶”作用,不断提升已脱贫群众的文化理论水平和脱贫致富技能。
乡风文明和美黄冠
五月的黄冠村,田间成片的秧苗茁壮嫩绿,檐外小雨淅淅沥沥。在黄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孩子们挤在“童心港湾”看书、玩游戏、写作业,这里是孩子们的世界。
每到周末,村里孩子就不约而同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童心港湾,他们可以自主学习玩耍,也有专门的老师会开小课堂、辅导他们写作业,偶尔还有老年乐队的老人来教孩子们乐器。为更好服务“三留”人员,黄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老年乐队、妇女广场舞队和儿童表演队,为他们提供文娱活动的场所和交流展示的舞台。
为了更加丰富黄冠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张才宝协调赣州市直机关工委开展了市直机关合唱团下基层“送党课”,“童心向党,筑梦起航”助学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送教下乡活动等,让黄冠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党的关怀,也让乡村孩子们拓宽视野、丰富学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023年7月,我就要结束在黄冠村的帮扶工作了,在剩下的时间我还想多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张才宝说。他计划在村里建一座“人才楼”,为外来人才提供临时性住房,也为人才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占领人才高地,真正实现留得住人,为国家培养储备人才,兴教富民,振兴乡村。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