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近视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近视也凶猛地“攻击”着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增加让许多学生家长焦虑不已,那么下面这些关于预防近视的知识家长们知道吗?
一、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错误说法1:使用防蓝光眼镜缓解视疲劳
防蓝光眼镜过滤蓝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视疲劳。然而,防蓝光眼镜在过滤蓝光的同时,光线的强度也随之减弱。目前学术界并不推荐使用防蓝光眼镜。
错误说法2:做视远视近的调节功能训练
做视功能训练,看似高大上,但与其花钱花时间去做调节训练,不如及时回归到正常的视物环境中。目前研究认为,持续近距离用眼是近视的高危因素。进行带有快速眼球运动的球类活动,其预防作用远大于做调节训练。
错误说法3:使用眼药水可以治疗近视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眼药水大体可分为人工泪液类、放松眼肌类、散瞳类等。人工泪液类,如玻璃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等,主要缓解眼干涩,对近视的发生发展没有影响。放松眼肌类,常见的如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肌调节过强,但对真性近视的治疗效果并不确切。散瞳类药水大致分为快散瞳药水(托吡卡胺)和慢散瞳药水(阿托品),快散瞳药水有肾上腺素强力散瞳,一般不建议常规使用;慢散瞳的药物,由于会导致患者长期处于视物不清状态,很多孩子无法接受。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以减缓近视进程,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预防近视该如何做:
1.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
户外活动接触阳光,能增加眼内多巴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促进眼球正常发育并抑制眼轴变长,是防控近视有效、经济的方法。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数、眼轴长度等近视指标显著相关,儿童青少年应坚持每天日间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户外活动要避开午后高温强晒时段。即使阴天,户外活动也对近视有防护效果。
2.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诱导近视形成的关键因素,儿童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一是读写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距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不可平躺、侧躺或趴在床上看书,不可边走边看书,或者在移动的车厢内看书。
二是坚持“20—20—20”原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外(约6米)远眺20秒以上。
三是保持光线适度,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晚上除开启台灯照明外,室内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光源。
3.管控视屏时间。
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视屏类产品,易消耗儿童远视储备量,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的重要原因。
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
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
使用电子屏幕学习时,屏幕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距离为电子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6倍,观看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4.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眼周围穴位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在持续用眼后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可以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调节滞后,改善视疲劳症状,有助于防控近视。做操时应注意清洁双手,找准穴位,力度到位,以略有酸胀感为宜。
5.均衡营养。
0~17岁是眼球和视觉功能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摄入均衡的营养,家长要引导儿童青少年多摄入鱼类、蛋类、乳类、豆制品等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做到饮食多样化。
(1)吃好早餐。早餐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
(2)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
(3)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
(4)天天喝奶,每天300ml及以上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5)主动足量饮水,每天800~1400ml,首选白水。
(6)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水。
(7)禁止饮酒和喝含酒精饮料。
6.充足睡眠。正常昼夜节律和充足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发育至关重要!!
幼儿、小学生每天睡眠应不低于10小时。
初中生睡眠应不低于9小时。
高中生睡眠应不低于8小时。
家长应给孩子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引导孩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规律作息,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