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王馨文报道:这是一片绿树如茵的小山坡,山坡上有17棵挂着牌、立着碑的松树……7月19日,“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采访调研团一行来到赣州市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站在华屋的红军烈士纪念亭前,要重温的不仅仅是一个红色故事、一段峥嵘岁月,更是要感悟先烈们滚烫的灵魂、不渝的初心。
黄沙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苏区时期有106人参加长征,其中华屋小组就有17位青年应征入伍。长征出发前,他们相约到村里的后山上种下了17棵青松,彼此约定等到革命胜利之后再回来相聚,假如谁没有回来,回来了的人要代没回来的人把家人照顾好……然而,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自此,屹立在华屋后山的17棵松成为了黄沙人永恒的信念。
“苏区时期,黄沙人民为了支持苏维埃政权建设,把最贵重的物品、最紧缺的粮食、最优秀的儿郎都贡献给了中国革命。”瑞金市叶坪镇黄沙村党支部书记华盛介绍,“岁月带走了曾经的壮举,却带不走黄沙人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黄沙村立足本土优势,勇于创新突破,成立了瑞金市华屋乡村旅游合作社,巧妙地将丰富的红色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民宿业与果蔬采摘体验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乡村旅游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游客如织,华屋的名声日益远扬。近两年来,这里已接待了超过600批次的游客,累计人数突破2.5万人次,成为党性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热门之地。井冈山干部学院、瑞金干部学院及众多青少年学生纷纷踏足这片红色热土,开展丰富多彩的现场教学活动。高峰时期,这里日均接待培训班超过10批次,参与人数稳定在500人以上,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
同时,华屋深谙产业带动的重要性,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产业带头人培育工程。成功打造出“华嬷嬷泡菜”这一知名本土农产品品牌,它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成为了引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强力引擎。不仅带动了10余户困难群众发展蔬菜种植,还创造了上百亩的种植规模,提供了2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更为巧妙的是,村集体投资建设了标准厂房,并将其租赁给“华嬷嬷泡菜”工坊使用,带来了每年近20余万元的租金和分红收入,如今的黄沙村已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随着名气的不断攀升,黄沙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0年黄沙村被确定为省级红色名村,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被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瑞金市更是持续深耕华屋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十七棵松”的故事作为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让红色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