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赣州头条客户端讯 叶景宇、明慧、记者陈懿涵报道:彭行,出生于赣州市南康区坪市乡长坳村的一个困难家庭,毕业于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中草药栽培专业。虽然他家境贫寒,但却是个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追梦者。他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和聪明才智,在广阔的农村找到了一条致富道路,并被推选为赣州市、坪市乡的人大代表。
逆境之中立鸿志
2012年期间,因连续的暴雨,导致彭行家中居住的土坯房倒塌。雪上加霜的是,彭行父亲的胰腺炎总是犯病,故家中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住院两个多月就花费了4万多医疗费。那时的彭行正读高二,家中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弟弟。
幸运的是,当年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并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彭行家里重新盖起了两层的简易红砖房,并通过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了大部分住院医药费。当地政府还通过帮助其申请医疗救助大病保险,补助了5000多元。2015年期间,通过开会评议,彭行家被评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国家的政策,两兄弟的学业才得以延续。对于党和国家送来的温暖,彭行深深的感于心、印于心,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有所成,好好感谢政府、报答社会。
政府帮扶促发展
2018年2月,面临毕业的彭行萌发了回到农村创业的想法。结合家乡实际情况及所学知识,他相信回家创业一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是苦于资金短缺及土地承包等现实问题,让他一开始创业就陷于困境。坪市乡政府了解情况后,通过大学生创业贷款途径及政府支持,给予他创业资金方面的保障,并与村委一起做农户思想工作,积极协助彭行进行土地流转。在政府的帮扶下,彭行当年种植了茯苓20亩,亩产1500斤,除去制菌、土地流转、劳务支出等费用外,纯收入达6万余元。
2019年10月,由于松材线虫病在南方各省蔓延,南康区决定在全区开展松材线虫除治与低质低效林改造相结合项目(下称二结合)。在松材线虫病较严重的松材片区砍伐松树,种植其他树种。彭行经过认真思考,发现利用废弃的松兜种植茯苓,只需要自制菌种和种收劳务支出,极大节省成本。同时,“二结合”项目与茯苓种植在时间节点、技术要求相吻合,又可以将以砍伐的松树桩变废为宝,实现“二结合”变为“三结合”。于是,他主动找到乡政府负责人对接汇报后,经过沟通,最终取得了林业部门认可。
涌泉之情报党恩
在自己所创办的赣州福临菌种有限公司不断壮大的同时,彭行没有忘记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给予他的支持和帮助。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增收,他提出了“公司+村集体经济+村民”模式,即采用村集体流转村民松林山地废弃松树桩的使用、管理、收益权,公司再与村集体签订合同,给予村集体、村民每斤0.5元分红。目前,已在南康区坪市乡、大坪乡、麻双乡种植10000亩茯苓,同时带动南康区横市镇、隆木乡种植3000亩茯苓,极大地带动了村民致富。
彭行特别感激党和政府对他的支持。对于家乡,他希望的场景便是实现“老有所养,壮有所用”,通过在当地利用松兜种植茯苓,有效地提高产业的造血功能。他的创业之路不仅让他全家稳定致富,也带动了南康区的茯苓产业蓬勃发展,更为当地的困难户谋求了一条长期稳定在家门口就业的致富之路。彭行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新时代追梦者的新风采。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