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是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80%在生后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斜疝较常见,直疝罕见。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2倍,右侧多见。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出生时约90%的腹膜鞘状突尚未闭合,或闭锁不全,生后2年约半数仍呈开放状态,鞘状突的开放和腹腔压力的增高如便秘、咳嗽、腹水、腹部肿瘤和长期哭闹等使腹腔内容物(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典型症状是一侧腹股沟出现一个圆形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分为可复性疝及嵌顿疝。
可复性疝: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站立、腹部用力时,腹股沟处肿物出现或增大,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腹压减低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变软或还纳腹腔,还纳过程中常可听到气过水声,还纳后可扪及该侧皮下环扩大、精索增粗,患儿咳嗽或腹部用力时手指触摸皮下环内有冲击感,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再出现,手指离开皮下环时肿物又复出现,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一般疝内容物降下时并无症状,年长儿可能有下坠感。男性斜疝60%在右侧,左侧占30%。
嵌顿疝: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
保守治疗:6个月以内的小儿因有严重的疾患不宜手术时,可暂时采取疝带疗法,期望其自行愈合,方法是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后使用疝带或采用纱布压迫法压迫内环口,以防疝内容物脱出。使用时应放好位置并随时观察疝内容物有无脱出,否则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引起疝内容物嵌顿。故对小儿腹股沟斜疝还是主张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腹腔镜做小儿疝气只需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不需像成人一样行疝修补术,创伤小(筷子口大小)、安全可靠、恢复快、价格低廉、经济实用、手术时间段,平均时间15分钟,最快5分钟,且不易影响精索睾丸的发育,可同时治疗双侧疝或治疗一侧探查对侧而不增加痛苦。因此小儿疝气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因为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疝内肠段的缺血性坏死),甚至肠穿孔而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
预防
1.由于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故父母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肿块物,遇有疑问及时看医生。
2.虽然患疝气的较多为男孩,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女孩儿的疝气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
3.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4.进食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5.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作者:梁旺)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