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赣州频道
集团报刊江西日报 信息日报 江南都市报 新法制报 大江网 新参考文摘 赣商杂志 都市家教 报刊精萃 地市频道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萍乡 新余 鹰潭 赣州 宜春 上饶 吉安 抚州
   闂佸憡锚閻忔繄绮╅崼鏇炵闁跨噦鎷�闂佹寧鍐婚幏锟�闂佺ǹ绻樻禍璺横缚濮樿泛鏄ラ柨鐕傛嫹 | 闁哄鏅滅粙鏍箹閿燂拷 | 闂佸憡鑹鹃ˇ浼村箰閿燂拷 | 闂佸憡顨嗛〃鍛村箖閿燂拷 | 濠殿喗锕㈤弲鏌ュ箞閿燂拷 | 闂佸憡顨嗛〃鍡椢e澶婂偍闁跨噦鎷� | 婵炴垶鎸稿ú鈺伱归敓锟� | 闁诲海鎳撻ˇ顔剧不閿燂拷 | 闂佸搫鍊瑰妯肩磽閿燂拷 | 濠殿喗锚閹诧繝寮婚敓锟�
【家有儿女】家有拖拉“小蜗牛”,该怎么办?
2022-11-03 11:29:18    来源:大江网
编辑:王盛泉    作者:肖燕
字体:   | 赣州论坛 | 评论(
新闻热线:18507970533
赣州新闻热线:18507970533 网上曝料QQ:1342680324 站长:王盛泉(13803589582 )

  很多家长深感困扰:小孩每天作业拖拉,我们家长急得要命。催催催没有用,打打打没有用,讲道理没有用,怎么办?

  这“拖拉”二字,在您家孩子身上是怎么表现的,这首先得仔细看看。

  识别:“拖拉”,是真是假?

  拖拉,文章开头的家长指的是孩子完成作业拖拉。在实际生活中,每个拖拉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情形。首先要梳理自己孩子的拖拉是什么样的拖拉。

  头脑风暴参考问题:

  1.作业拖拉,那么,孩子生活上是否拖拉?比如日常洗漱、收拾玩具、学习用品等,速度如何?

  2.观察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家庭出行活动时,速度如何?

  3.这种拖拉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是从刚上学就拖拉,还是过去快,现在慢的呢?

  4.和他同年龄的孩子,尤其是同班同学,作业完成时间大体上是几点?快的是什么样?慢的如何?

  5.孩子作业完成质量如何?(所有作业一项不落完成,还是丢三落四?字迹清晰还是潦草应付?)

  在有些父母眼里的拖拉,也许只是父母认为的,实际上并不是拖拉。有些家长本身是雷厉风行的人,而孩子是个慢性子,可能是因为父母一方,某某“猪队友”的遗传。

  有些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非常快,只是做作业慢,那就要分析,是否是心理上对作业有抵触,背后传达的是与人的对抗。

  有些“拖拉”,是在争夺权力

  有一个案例发生在一对父子身上。儿子11岁,近半年出现作业拖拉现象。一星期里有6天做作业到晚上11点,每天睡得很晚。儿子一向成绩优秀,做事麻利,父母教了孩子很多的时间管理的方法,作业拖拉现象一直没有缓解。

  后来了解到,儿子6年级,面临小升初。半年前,父亲给孩子准备了全套小升初复习题。其实,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孩子在用“拖拉”的方式,告诉父亲,我不想加作业。当然,往深处挖,父亲是权威型的传统父亲角色,在工作中说一不二,将这种管理方式带到了父子相处中。而在以往的父子竞争中,孩子的话语权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即将步入青春期,争夺权力以孩子作业拖拉的形式表达出来。

  有些“拖拉”,是在寻求帮助

  有个案例发生在“无条件爱孩子”的一个家庭中。小孩上初中,作业需要父母一方在家,才能全部完成,否则,孩子或者作业做到很晚,或者漏做。

  问父母,孩子从小怎么养大的。家长说到孩子吃饭也拖拉。上幼儿园了,吃饭也慢,撒得饭粒到处飞,在学校就是最慢的。家里长辈受不了,大多时候帮助孩子喂饭,一直喂到二年级。三年级,孩子不好意思,家长才停下来,孩子自己吃饭。

  孩子怯懦,说话声音也小。看似吃饭的小事,对孩子影响却很大。心理影响上,孩子学会了听任长辈安排,免于责骂和啰嗦。

  对于这类“拖延”孩子,需要父母建立边界感,做个坏父母。深层挖掘,是不是过于沉迷于好父母的角色,挡住了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风风雨雨,反而剥夺了孩子长大的机会?尊重孩子慢一点,多一点等待,肯定他的每一点努力,一切还不晚。

  有些“拖拉”,是在追求完美

  有些孩子是完美主义人格,追求尽善尽美类型的,不仅要完成作业,还要保证解答准确,字迹工整美观。万事有度,超过度,就可能带来伤害。

  面对作业,小学的作业量,和初中的作业量、高中的作业量对比,那不仅是数量上,类型上也是迥异的。大到年龄划分,儿童期的生活,和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对比,生活内容和重点也是非常具有个性化特点。如果事事追求完美,必然是实现不了,“拖延”带来的挫败感在所难免。

  对于因为追求完美而“拖拉”的孩子,父母需要教会孩子“犯错的勇气”、“放弃的智慧”。害怕犯错、害怕做不好,反而容易带来内耗,让孩子更做不好。告诉孩子,成功的人,并不是每一个方面都完美的人;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人,只需要做好某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就够了。

  拖拉是坏事,拖拉也是好事。如果你的孩子是个拖拉的孩子,仔细辨别,摆脱孩子不喜欢的拖延,适当学会用拖延满足自己,也是美好的事情。

  (作者: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治疗检测室 肖燕)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10626655,移动用户发短信JXB到106580009,3元/月
相关新闻
网友留言
点击排行

稿件请投:1342680324@qq.com

中国江西网赣州分站新闻热线

主编:王盛泉 13803589582
手机:18507970533

热忱欢迎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线索!

微信爆料:13803589582

中国江西网赣州分站【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