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呈上升趋势,我国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每10个小孩里就有1~2个存在超重肥胖的问题。肥胖本身是一种疾病,也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会增加成年期疾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儿童青少年肥胖一直是令人关切的问题,别让肥胖影响孩子健康。
孩子“胖”吗?多胖才算胖?
想知道结果,请你跟我这样做
第一步:打开计算器,计算一个数——体重(kg)÷[身高(m)]2,这个数叫身体质量指数,常被称为BMI。例如:体重35kg,身高1.22m,BMI=35kg÷1.22m÷1.22m=23.5(kg/m2)
第二步:对照下面表格的临界值,看看是否为超重或肥胖。BMI大于自身性别与年龄对应的超重或肥胖界值判断为超重或肥胖。
注:表格为《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586-2018)界值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1.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儿童哮喘与肥胖密切相关,并且肥胖程度增加,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明显下降。肥胖儿童常发生睡眠呼吸窘迫综合征。
2.对内分泌系统的危害:肥胖儿童血糖异常的比例较高,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会比正常人高。
3.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随着肥胖程度的升高,儿童血压偏高的比例增加,血脂异常也会增加。
4.其他健康危害:儿童肥胖还会影响运动能力及骨骼发育过度。严重的肥胖容易引起人际交往困难、焦虑等心理问题。
是什么导致了孩子肥胖?
儿童肥胖的发生受遗传、饮食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
1.膳食摄入和饮食行为:膳食摄入能量过多、结构不合理、早餐食物种类单一、零食摄入过多、常喝含糖饮料、常在外就餐容易发生肥胖。
2.身体活动和静态活动:身体活动不足,静坐及屏幕时间的增加会使儿童能量消耗减少,以及睡眠不足都会增加肥胖风险。
3.致肥胖环境:家庭食物供应、父母的饮食和身体活动习惯都会影响儿童肥胖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环境,如地方饮食习惯和学校供餐,也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
4.遗传因素:胖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父母肥胖,子女发生肥胖的风险高于父母不胖的儿童。大多数儿童的肥胖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陪孩子一起科学预防肥胖,该怎么做?
保证食物多样,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选择小份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全谷物、鱼禽、蛋类、瘦肉及奶制品。控制能量摄入,少吃高能量密度食物。
适量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饮料。合理选择零食,选择蔬菜水果、奶制品、坚果等作为零食,限制高能量密度、高糖、高盐、高脂肪零食的摄入。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足量饮水,首选白水,少量多次。
规律就餐,减少在外就餐,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每天吃早餐且保证早餐食物多样,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多在家就餐,少吃高脂肪、高能量西式快餐。
营造健康的就餐氛围。专注就餐。吃饭时不看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
每天累计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其中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
减少屏幕时间,每天不超过两小时,越少越好。
维持适宜的睡眠时间。6~12岁儿童,每天9~12个小时的睡眠。13~17岁青少年,每天8~10个小时的睡眠。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